儿童脑瘤 儿童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
儿童脑瘤、呕吐:是儿童颅内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儿童脑瘤有呕吐者占72%至73%。呕吐多数由颅内压增高引起,多数病例呕吐并伴有头痛或头晕,呕吐表现为喷射状,与饮食无关。病初呕吐常发生在清晨,以后随着病情发展则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呈间歇性和反复性发作。部分患儿呕吐可伴随有腹痛,故常被误诊为胃肠道疾患,应引起注意。
头痛:多数头痛为颅内压增高所致,少数病例可因肿瘤直接刺激硬脑膜而出现局限性头痛。学龄儿童可以告诉家长自己头痛,而婴幼儿常不能表达头痛的情况,仅表现为阵发性烦躁和哭闹不安或用手抓头、击打头部等。
走路不稳:因为脑瘤发生在小脑或脑干者多,其功能和人体平衡有关,病儿由会走路退化为走路东倒西歪、醉汉步态,严重者可站不住、坐不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同时可见手握东西不稳,或持物左右摇晃,这都可能是小脑有肿瘤的征兆。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征象。视神经乳头水肿是否出现及程度取决于肿瘤的性质、部位及病程的长短。因小儿颅内肿瘤恶性较多,位于中线及后路窝者多,故早期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而致颅内压的增高。脑干肿瘤的视乳头水肿不明显或在病程后期才发生。儿童视乳头水肿易伴有出血,常较快发展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故儿童脑瘤到医院就诊时有视力减退者相当常见,其中有些患儿甚至近于双目失明。
眼球不能上视:因颅压增高可使患儿出现双侧眼球内斜视,俗称“对眼”或“斗鸡眼”。还有的患儿逐渐出现眼球不能往上看,也预示着脑内松果体区存在肿瘤的可能。
眼歪口斜伴有走路不稳:常常提示可能为脑干胶质瘤。
头颅增大:这是小儿颅压增高的特点之一。多发生在婴幼儿,因此期小儿颅缝未愈合或愈合不紧,颅内压增高可致颅缝分离而使头围增大。这种头颅增大常不如先天性脑积水明显。 复视:即视物呈双影,这是因颅压增高导致外展神经不完全麻痹引起。表现为双眼内斜视,俗称“斗鸡眼”。但自幼就有眼球内斜者除外。
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严重意识障碍(如昏迷或半昏迷等)常为脑疝所致,而颅压增高严重的患儿可表现为淡漠、乏力及嗜睡等,需引起注意。国外资料显示,儿童脑瘤患者有人格改变者约占半数,有行为异常者约占到50%左右。多数表现为呆滞,对玩耍不感兴趣,易疲劳,沉默寡言或易激怒。
颈部抵抗或斜颈:如果在头痛的基础上发现小儿颈部僵硬,或颈部斜在某一姿势,这是由于位于后颅窝肿瘤向下延伸或小脑扁桃体下疝致颈椎管内压迫或刺激上颈神经根所致。
癫痫发作: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癫痫发生率是相当高的,但相对于颅内肿瘤来说,它的发生率较成人低。但在不发热的情况下发生癫痫时也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性。 生长发育迟缓或加速:颅内肿瘤可以影响儿童内分泌功能。颅咽管瘤的病例多数表现为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及外生殖器不发育等);松果体区畸胎瘤的部分患儿可有生长发育加快,90%以上为男孩,7至8岁时体重可接近百斤及外生殖器发育如成人。还有,垂体瘤的生长激素腺瘤可致巨人症,有的患儿10岁身高可达1.8米以上。
多饮多尿:经常在门诊看到长期诊为“中枢性尿崩症”的患儿,最后因为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才确诊为鞍上生殖细胞瘤。患儿烦渴,不停地喝水,有时甚至每日喝水、排尿达到8000至10000毫升,尿的颜色像自来水一样。
性早熟:有人统计,婴幼儿的性早熟有1/3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半岁即来月经或生殖器勃起等。
我院的中医特色脑胶质瘤治疗:
中医中药是脑胶质瘤治疗的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专家组采用纯中药系列组方与国药中成药胶囊配伍应用,以名贵中草药精选研制而成,专家组根据脑胶质瘤的生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异质性,异变性、转移性。采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促使中药穿破瘤体组织,封闭肿瘤组织的血液循环,使正常细胞有序分列,直接进入瘤体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微循环,使血氧代谢增强、病灶软化、缩小。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辨症施治分期治疗,适用于未进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已切除、术后复发放化疗后X-刀、γ-刀的患者。多数患者用药15天左右即可明显缓解或消除症状,能预防或延缓术后复发,用药3-6个月后病情基本稳定,多数患者瘤体钙化、缩小或消失,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非常明显。特别对脑胶质瘤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肢体麻木、抽搐、精神障碍、视物不清重影等症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通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临床验证,其独创的纯中药系列组方,让一个个脑胶质瘤患者绝处逢生,让他们走向健康,走向新生活的欢快。 |